移动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您的位置: 首页> 文明校园
周晓娟老师荐读《细说红楼梦》:当八十岁的白先勇遇见三百岁的曹雪芹
作者:办公室 来源:昆明一中 日期:2017-09-15 点击量:51029 字体: [] [] []


周晓娟老师推荐语


一本好书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这是一本作者坐在你对面跟你谈心的书,仿佛此时白老就是手拿一本《红楼梦》,翻到哪里跟你讲到哪里。没有高深的术语,就是最平凡质朴的话,却有高度地将书中讲不完、道不尽的玄妙一一解读。如果一本好书的定义是能给读者带来启发,那么,这绝对能算其中之一。

——导语

 每年,当空气中的水气开始氤氲,栀子花的味道铺陈开来,心里总会默默感慨一下,哦,夏天到了。紧接着,又很仪式感地想起,嗯,又到了看《红楼梦》的时间了。

 《红楼梦》真的很神,小时候,最讨厌的事情是和别人一起看电视的时候,她把频道定格在了《红楼梦》上。那个时候,心心念念的都是不知道大圣又挥舞着金箍棒打哪个妖怪了;长大了,却一遍遍囿在陈晓旭、张莉的眼波流转间像中毒一般。纵然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是最有色彩冲击感的画面,但你还是只想在夏天读。或者是靡丽纤细的文字,亦真亦幻的架空世界,本身就只合这种似乎可以感受到每一个氧分子的季节。

 中国古人说,爱屋及乌,关乎《红楼梦》的一切总会不自觉地瞅上几眼。于是,看了不少“解味人”周汝昌的文章,听了全集的《蒋勋说红楼梦》,再加上其他的林林总总。大家们把《红楼梦》来来回回折腾几遍;把曹雪芹的艺术造诣用文艺理论、佛洛依德心理学、文学人类学重新定义了好几次;把曹家的历史对照贾家,仔细分析好几层。然而每次看完,总觉得是意犹未尽。学者自有学者的高度,但对于把红楼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的人来说,未免高处不胜寒。

    而相较下,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似乎更合乎大众。

《细说红楼梦》是根据白先勇2014—2015年在台湾大学的《红楼梦》导读通识课讲义改编而成的,2017年2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可能是成书方式的关系,《细说》更像是中国古代解读书的方式——评点。按照原版书的标题分专题讲解,说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且看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写黛玉:

一边是贾宝玉跟薛宝钗成婚,一边是黛玉自知将死,焚稿断痴情,她把自己的诗稿烧掉,就是埋掉一切,“一抔净土掩风流”,她是诗魂,诗稿等于她自己,她把自己烧掉了。而我们只知道,因为“寒潭渡鹤影,冷月照花魂”,黛玉是花魂。

针对人物关系及命运,白老在“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中他也提到,贾母、薛宝钗、袭人、平儿、李纨代表的是贾府极端理性的一派,他们没有太多的个性,但是却都得善终;而林黛玉、贾宝玉、晴雯、妙玉则代表了极端感性的一派,生时像一幅极美的画,却为情所累,不得善终。

 而后四十回关于到底是曹雪芹自己创作还是高鹗续作,白老的看法也是独树一帜,这里卖一个关子,毕竟这是推荐书目不是。

 这些读到这些时甚至会让你怀疑,我真的是读过《红楼梦》的人吗?

 白老的自我定位大概也就是一个说书人吧,所以读者才会看到口水话到“我说的吧”这样的句子。但太过白话的语气不会让你觉得白老是一个没有水平的人,相反还会让你不禁感慨一句,真是可爱的小老头,因为你更会同意——这样的娓娓道来,才更像是曹雪芹讲红楼一梦的语气,才像是我们读《红楼梦》的心态。


周晓娟老师推荐精彩章节


    刚刚开始读《红楼梦》可能有点吃力,原因是人物很复杂,关系一下子没法弄清楚。它开头是很缓慢的,我们也要有点耐性,一步一步慢慢来。

   首先,曹雪芹架构了一个神话,由超现实引领,进入写实。这本书最大的特点之一,或说它奇妙之处,就是神话与人间、形而上与形而下,可以来来去去,来去自如,读者不觉得奇怪,好像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真有这么回事,然后一降回到人间,贾母、王熙凤、宝玉、黛玉……也觉得是真有其人。它的神话架构笼罩全书,具有重要的象征性,也给予写作极大的支撑与自由。

    神话由女娲炼石补天说起。女娲是中国的地母,大地之母(motherearth),她用泥土造人的。这本书从女性开始,用一种尊敬的态度来写女性,整本书女性的地位这么重要,在中国小说里面是少有的。

    从人类学角度,中国远古前是母系社会,女权很高的,后来母系社会被父系的父权压下去,曹雪芹写《红楼梦》,就让母系社会重新冒出来。看看贾母,看看王熙凤,看看书中这一群女性,在她们身上,多少都有从前母系社会的遗留。所以用女娲这个神话开头,绝不是巧合。

    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淮南子》一类的古书里面都有记载。水神共工氏跟颛顼争夺帝位,大战,共工败了,撞了不周山,把一根顶着天的柱子撞断了,天塌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下去了,女娲看来了大灾祸,就炼石补天,炼了多少石呢?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用了多少石头呢?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剩下一块石头,就放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大荒山、无稽崖,都是曹雪芹造出来的,但那青埂峰的青埂两字很重要,青埂即是情根还不够,还加个字。《红楼梦》的人名、地名、物名……曹雪芹都有背后用意的,要仔细读才能体会。

   中国人讲,跟又不一样,好像是宇宙的一种原动力,一切的发生就靠这个字,它比那个字深广幽微。我在美国教书,一碰到要解释这个字最麻烦,用英文讲不清,找不到一个英文字很精准的对应,英文里的love, sentiment,emotion都不对,都好像没有中题。

   曹雪芹是用一个宇宙性、神话性的东西来说这个字,字还不够,还有情根,情一生根,麻烦了!《牡丹亭》里面有句话,情根一点是无生债,情一生根以后这个债就还不完了。

   青埂峰下这块灵石,后来就变成贾宝玉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用来补天,剩下的这一块使命更大,它要去补情天,所以贾宝玉到了太虚幻境,看到孽海情天四个字,情天难补,他得堕入红尘,经过许许多多情的考验。

    这块灵石静置久了,一天听见两个神仙闲谈红尘异事,一下子动了凡心。这两个神仙,一个是茫茫大士,一个是渺渺真人,一佛一道,虽然出场不多,就开头、中间、结尾出来几下子,但贯串全书,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他们每次出现都好似醍醐灌顶,很重要地点一下,对这块灵石——贾宝玉有一种指引作用。他们其实代表了两种哲学:佛跟道。宝玉这块灵石在红尘中翻滚,一下子失去真心,他们就来导航一下,这两个神仙人物,可说是一种概念性(conceptual)的,作为出世跟入世之间的转换。

    一个佛,一个道,一个和尚,一个真人,放在一起,也有意思。明清时候常常佛道不分,道观里供了佛,佛教里面也有道家神祇。《红楼梦》元妃省亲那一回,因为要做法事,贾家去买了一群尼姑,还请道士来诵经。贾家自己的庙叫水月庵,里头就有尼姑、女道士。

    这两个和尚、道士打扮的神仙人物,可以说是守护天使(guardianangel),在最后贾宝玉出家时,也是一左一右,就像当初把他护送到凡间时一样,这时候又把他迎回到青埂峰去了。

    灵石在红尘历劫归返,又过了好久,另外一个空空道人经过青埂峰,看到灵石上面刻了很多很多字,写的什么呢?就写着《红楼梦》的原型——灵石红尘走一遭的故事。空空道人把它抄下来,送给了悼红轩里边的曹雪芹先生,曹雪芹就据此写成了《红楼梦》。

    空空道人有批注: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他称自己情僧,所以《红楼梦》另外一个名字叫作《情僧录》。

    空空道人的因空见色,是说本来就白茫茫一片,什么都没有,(六祖慧能:本来无一物),因为我们的幻觉,看到好多好多的现象,由色生情,情多了就会陷进去,陷进了更深的色的幻觉,传情入色,要经过多少彻悟之后,再从里面出来,自色悟空,再回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空空道人变成情僧,他录下来叫《情僧录》,成为整本书很重要的主题。与其讲空空道人是情僧,还不如说最后出家成和尚的贾宝玉才是情僧,他的一生就是《情僧录》。对于宝玉,简直就到了一种宗教的地步,本来应该出世的僧,把当他一生的指标,这很有意思,需要不寻常的解悟。

    所以,曹雪芹写完这本书,自己说: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我们现在就来试试解读他吧!

    第一回里面,借着梦又说了一个很重要的神话:这块石头沾了灵气,变成一个神,赤瑕宫的神瑛侍者。

    在那三生石畔灵河旁边,有一株绛珠仙草,需要灌溉,否则不能活。神瑛侍者就用灵河的水灌溉绛珠仙草,久而化成了人形,化成一个女体,变成绛珠仙子了。绛珠仙子留在离恨天,看看这名字,游离在恨天外,饿了吃蜜青果。蜜青,秘情,这个蜜青果吃不得,吃下去都是,是秘情果。那她喝的是什么?灌愁海的水,你看这个仙子有多少情有多少愁了。她化在人间就是林黛玉。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她晓得神瑛侍者要下凡了,她也要下凡去。怎么报答呢?用眼泪来报答。所以林黛玉爱哭,以泪还报,泪尽人亡。所以情根一点是无生债,了,就要还债,林黛玉在尘世还贾宝玉的债,以眼泪来还。这个神话,也就是后来这本书中男女主角的一段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