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校园快讯
弘扬革命精神 牢记初心使命——我校党员赴井冈山等地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作者:办公室 来源:昆明一中 日期:2018-09-05 点击量:22154 字体: [] [] []

暑假期间,我校党委先后组织了两期庆祝建党97周年“弘扬革命精神 牢记初心使命”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暨“万名党员进党校”研学活动。党员同志们前往韶山、井冈山、南昌,探访伟人故里,瞻仰缅怀革命前辈功绩,深刻感悟革命传统,牢固树立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党员党性修养。

8月21日中午,研学团到达湖南韶山。初秋的韶山冲,树木葱笼,骄阳灼烈。一进入韶山,你就能感觉到一种朴素而庄严的氛围。瞻仰主席铜像,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参观主席故居,每一项活动都让人油然而生高山仰止之情。这里曾孕育了最贴近中国大地的中国农民的好儿子。在主席故居旁的小小晒谷场上,讲解员轻声而深情地讲述着我们以前熟知的小故事,那些关于一个农民的孩子梦想起飞的故事,虽是耳熟能详却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第二天一大早,研学团乘车抵达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一个团到达井冈山的茨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军到达井冈山,朱毛胜利会师;同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军到达井冈山,再次会师。那时,毛泽东34岁,朱老总42岁,陈毅27岁,彭德怀30岁,滕代远24岁,这一群人正值青壮年,面对高山深壑与层层密林,而今的人其实是难以理解他们胸中曾经激荡着怎样的光荣与梦想,又经历过怎样的因挫折而带来的迷茫煎熬以及因同志亲友牺牲造成的心灵阵痛!是的,很难把这里的无限风光同新中国缔造者的千难万险联系起来,但你又确确实实知道事实便是如此。

北山烈士陵园松柏叠翠,拾级而上即到了纪念堂,大门上方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映入眼帘。每一个来到纪念堂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停留在一块汉白玉无名碑前,缅怀无名先烈。这无名英雄纪念碑让人想起了泰戈尔的诗句“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据介绍,在整个井冈山斗争时期死难的烈士达5万余人,而留下名姓的只有1万5000多人。不禁感慨,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先烈,在他们倒下的那一刻,总有生者拾起了梦想的接力棒向着下一个光荣的百米冲刺!这便是一支军队,一个政党,乃至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8月23日傍晚,研学团抵达英雄之城南昌,于24日上午瞻仰八一广场和八一纪念馆。八一广场又给党员同志们上了深刻的一课。广场东西向呈长方形,主要建筑是纪念碑和升旗台。纪念碑高大巍峨,矗立在广场北端。碑顶是一面军旗的雕塑,中国红色彩十分醒目,而颇具厚度的材质使整个造型给人一种刚毅坚卓之感。在广场的正中是升旗台,升旗台底座正面(南面)题写“军旗升起的地方”, 底座背面(北面)题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晨曦中,汉白玉底座洁白光亮,金属旗杆修长挺拔,反射着金光,蓝天中的红旗鲜艳而伸展,不禁感叹: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美丽的旗帜。而这是我们的军旗!是标志着几代人颠破不灭的梦想与坚忍不拔的奋斗历程的旗帜!

在广场的东西边沿陈列着八块浮雕,它们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从建军到新中国建立后所走过的曲折历程。浮雕的标题分别是:八一起义、秋收起义、井冈斗争、红都瑞金、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钢铁长城。这一组雕塑何尝不是记录了一个造梦的历程?这个梦想便是一个民族在危难中奋起抗争、赢得解放并走向富强的历程。

四天的教育实践活动匆匆结束了,但给人的震撼却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回程中,有人在向历史教师请教着历史问题,有人在谈论着、感叹着革命前辈的事迹。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人明白梦想的力量如此强大,可以让人抛头颅洒热血,死而无憾,死而激励后人,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而这样的精神是任何时代、任何领域所不可或缺的,教育尤其如此。有人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梦想才谈得上生活;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丰裕的时代,梦想尤其可贵。作为教育工作者,当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为中国梦的实现尽一份力量。